第 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称为人畜(兽)共患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称为动物源性疾病(zoonosis)。由于人类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污染物及媒介动物叮咬等途径感染而致病,这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区或自然疫源地。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鲁菌、鼠疫耶氏菌和炭疽芽胞杆菌。 第一节 布鲁菌属 布鲁菌属(Brucella)细菌是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有 4个生物种、13个生物型,因最早由美国医师 David Bruce首先分离出,故得名。本属使人致病的有牛布鲁菌 (B.abortus又称流产布鲁菌)、羊布鲁杆菌(B.melitensis)、猪布鲁杆菌(B.suis)和犬布鲁杆菌(B.canis),在我国流行占绝对优势的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布鲁菌病。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杆菌。大小为0.4~0.8m ×0.5~1.5m。无芽胞,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荚膜。革兰染色经常着色不佳,故复染时间应适当延长至 3min左右。 培养特性 需氧菌,牛布鲁菌在初分离时需5%~10%CO2。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如加入血清或肝侵液,或加硫胺、烟酸和生长素等可促进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 35~37℃,最适 pH为 6.6~6.8。经 37℃ 培养 48h可长出微小、透明、无色的光滑型(S)菌落,经人工传代培养后可转变成粗糙型(R)菌落。两种菌落可用吖啶黄玻片凝聚试验鉴别,S型在 1:1000的吖啶黄中呈均匀混浊,而R型菌出现凝块。布鲁菌在血琼脂平板上不溶血,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形成轻度混浊并有沉淀。 生化反应 大多能分解尿素和产生 H2S。根据产生 H2S的多少和在含碱性染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鉴别羊、牛、猪等三种布鲁菌。 (表 15-1) 抗原构造与分型 布鲁菌含有两种抗原物质,即 A抗原和 M抗原。两种抗原在不同的布鲁菌中含量不同,牛布鲁菌含 A(abortus)抗原多,故又称牛布鲁菌抗原;羊布鲁菌含 M(melitensis)抗原多故又称羊布鲁菌抗原。两种抗原量的比例不同可对菌种进行区别,如牛布鲁菌A:M=20:1,而羊布鲁菌A:M=1:20,猪布鲁菌A:M=2:1。用A与M因子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可鉴别三种布鲁菌( 表15-1)。 表15-1 主要布氏杆鲁的特性与鉴别 CO2 脲酶 H2S 含染料培养基中生长 凝 集 试 验 菌 种 需要 试 验 产生 复红(1:50000)硫堇(l:20000) 抗A因子 抗M因子 羊布鲁菌 - 不定 - + + - + 牛布鲁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