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教育史 2010 级期末复习题 By Dongml 2010/06/30/12/24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题 1、 孔子创办私学的历史意义。 第一,私学冲破了“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的旧传统,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 第二,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实现了“有教无类” 第三,私学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 第四,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光辉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第五,促成了一大批教育思想家的产生,形成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高潮。 2、 稷下学宫及其历史特点与作用。 (1)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 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2)特点:第一,学术自由,采取兼容并包,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政策,齐王鼓励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大胆阐述自己的理论主张。第二,教师待遇优厚。第三,学无常师。第四,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订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学子职》,在教学及生活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3)作用:第一,稷下学宫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如黄老学派、阴阳学派及荀子的儒家学派都是在稷下学宫产生或发展的。第二,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师生们“不治而议论”,坚信自己的理论主张,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和人格的尊严,毫无奴颜媚骨,绝不迎合齐王的喜恶而发表投机性的言论。第三,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稷下学宫是一个私学的联合体,它允许人才的自由流动,允许各家学派并存,允许自由辩论,提倡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比较孔子与荀子论教师。 孔子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一,热爱学生,忠于教职。“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意思是说爱学生,自己能不任劳任怨吗:忠于教职,自己能不谆谆教导吗?教育思想中,教室占有特殊地位,他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孔子看来,做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不断进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具体地说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为了教育好学生,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活到老学到老。 三、以身作则,知行统一。孔子认为教师应该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为此他强调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