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05年度工效挂钩清算和2006年工效挂钩方案核定工作的通知鲁国资分配〔2006〕4号省直有关部门,各省管企业:为做好省属国有企业2005年工效挂钩清算和2006年工效挂钩方案核定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省属国有企业原则上实行工效挂钩(一)工效挂钩管理仍是目前确定和调控企业工资总额的主要形式。工效挂钩管理原则上实行总挂,由企业集团统一负责工效挂钩清算及挂钩方案的申报工作被重组、托管的企业由重组、托管后的主体企业负责申报。(二)原实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尚未实行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本通知规定的时间内抓紧研究、制定、申报本企业工效挂钩方案。新挂钩企业以省国资委(主管部门)清算确认的2005年工资总额和2005年实际完成经济效益为基数核定工效挂钩方案。(三)自主决定工资总额的企业,工资总额的确定必须符合“两低于”原则,其实际工资增长不得超出提取的工资总额。二、改进和完善工效挂钩办法,严格工效挂钩的清算和方案的核定(一)2005年工效挂钩清算工作,按照省国资委下达的基数、企业实际完成经济效益和国家现行工效挂钩政策规定执行。(二)进一步强化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企业工资增长的约束作用。对当年没有完成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企业,不得提取新增效益工资。对经济效益下降的企业,其挂钩工资总额必须按核定的挂钩浮动比例相应下浮,坚持既挂上也挂下,做到既负盈又负亏。(三)将现行的按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纵向比较进行核定的办法,逐步过渡到以企业纵向比较和同行业企业之间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核定。逐步实行从调控企业工资总额向调控人工成本总额过渡的方法核定。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或人工成本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省属企业,将从严核定其挂钩经济效益基数、工资总额基数,适当下调浮动比例。(四)凡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要从工效挂钩范围中分离出去,并按上年实际发生数,调整经济效益和工资总额基数。三、加强对挂钩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规范收入分配行为(一)规范工资性收入来源渠道。在省国资委核定的工效挂钩工资基数之外,除国家政策另有规定,企业不得再以其他形式在成本中列支任何工资性项目。工效挂钩企业所有增资,均应从效益工资列支。(二)因经济效益下降,未能提足核定工资总额基数的企业,必须按照实提工资总额进行分配,不得按上年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分配并记录拖欠,以后年度不再补提。长期亏损企业应主动降低工资水平,但对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放长假未提供劳动的应支付生活费。(三)严格工资储备金的提取和使用。企业应当每年从工资总额的新增部分中提取不少于百分之十的数额,作为企业工资储备金,专门用于效益下降时维持企业工资正常发放。其他用途使用工资储备金的应报告原因并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动用工资储备金的要等额扣回。(四)企业工资总量调控要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奖惩相联系。对企业故意超提或超发工资侵害所有者权益,以及侵害职工利益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相应扣减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绩效薪金。四、有关要求和工作安排(一)各省属企业要认真编制挂钩方案,熟悉和掌握工效挂钩的政策。已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要按照2005年工效挂钩清算情况和本通知要求编制2006年工效挂钩方案。新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要按照国家现行政策的规定,在财务测算的基数上提出具体的挂钩方案。(二)为提高审核效率,规范清算工作,企业应填报2005年省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资基金清算表(附件1)一式二份及文字说明,并附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决算报表、劳动工资统计年报、集团总公司分解下达权属企业的工效挂钩方案各一份,于6月15日之前报省国资委。联系人:王品蕊联系电话:0531-85103676附件:1.2005年省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资基金清算表2.2005年省属国有企业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试点工资基金清算表3.2005年省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资基金清算表说明4.2005年省属国有企业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试点工资基金清算表说明二○○六年五月十七日附件3: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