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重组gE蛋白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重组gE蛋白_第1页
1/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重组gE蛋白_第2页
2/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重组gE蛋白_第3页
3/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重组gE 蛋白间接 ELISA 诊断方法的建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 Biotechnology, 2005, 25(12):29~ 33 王海燕 1,2 朱远茂 1 薛飞 1** 童光志 1 赵立平 1 相文华 1 韩文瑜 3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2 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学部哈尔滨1500863 吉林大学农学部长春130062)摘要以重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 蛋白,经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牛血清特异性 gE 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定其最佳包被量为每孔1.075 μ g。样品稀释度为1:40 ,兔抗牛 IgG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5 000。判定标准为样品OD值大于0.582 为阳性,小于0.472 为阴性 , 在 0.472 与 0.582 之间为可疑。经抗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 在 403 份血清样品中, 进口试剂盒检出234 份阳性样品,该诊断方法检出248 阳性样品,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3 %,但该诊断方法检出率更高。在43 份血清样品中,中和试验检出24 份阳性样品,该诊断方法检出28 份阳性样品,与中和试验的符合率为85.7 %。应用该诊断方法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IBRV 的感染率,发现这些地区的IBRV感染率为 68.7 %。关键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疱疹病毒I 型糖蛋白 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收稿日期: 20050712 修回日期: 20050929 *国家“ 863”计划资助项目( 2003AA241110),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GA02B501)** 通讯作者,电子信箱:xuefeicnh@yahoo.com.cn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属疱疹病毒科 (herpesviridae)、α(Alphaherpesvirinae),在生物型上属于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1,BHV1) 。IBRV是牛的一种重要的病原, 可引起牛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结膜炎、脑炎、产奶下降、(IPV) 和流产[ 1],该病还可引起继发细菌感染。一旦感染 IBRV,病毒可潜伏三叉神经节或荐神经节造成潜伏感染或散毒,病牛可终身带毒,给本病的防制带来很大的困难[2]。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20 世纪 50 年代首次在美国报道, 70 年代已经广泛流行于欧洲[3]。随着 IBR 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 各国也采取了不同的防制手段 , 包括屠宰阳性感染牛, 使用修饰活疫苗﹑灭活疫苗或基因缺失标记疫苗等。尤其是 gE 缺失标记疫苗和gE/TK 双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方法在控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重组gE蛋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