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学伦理学与医师职业道德修养相关知识讲座 第八讲:临床常规诊治伦理 一、一般诊治伦理 (一)诊治概述 诊治是临床医学服务的两个关键环节。医生对病人疾病的诊断、治疗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诊断是医生对病人所患疾病的判断,治疗是在诊断基础上所采取的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的措施。 在诊治过程中,医德同医术一样贯穿始终。医生遵循诊治伦理的意义在于:转变服务理念,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诊疗技术的作用,避免或减少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或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激励医务人员献身医学事业、推进医学科学进步与发展。 1.诊治基本要求 (1)既要关注疾病,又要关心病人。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务人员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了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高,但只关注病人的局部病变而忽视了人的整体,只重视疾病而忽略了生病的人,以至于忽视了与病人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现代医学模式则要求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时以病人为中心,既关注疾病,又关心作为一个整体的生病的人。 (2)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体性。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病人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医患双方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医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诊治的经验和能力,在诊治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医务人员主导作用的发挥 2 有赖于病人的主动配合和支持,需要病人的参与。因此,医务人员不可抱着绝对权威的心理,把病人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3)既要维护病人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在临床医学中,一切为了病人的利益是医务人员诊治疾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取得最佳诊治效果的重要保证。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在科学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病人的心愿;当然,当病人选择弊多利少的诊治方案时,医务人员应出于高度负责精神,耐心说服病人选择弊少利多的诊治方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病人,不歧视精神病人、残疾病人、老年病人、婴幼患儿以及其他边缘群体病人;对待病人不能以有无酬谢而区别对待;对受疾病折磨有过激行为的病人也要宽容和容忍。 一般来说,在诊治过程中病人的利益和社会公益是一致的,但有时二者也会出现矛盾。譬如传染病人的隔离、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等。此时,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也是医务人员要充分考虑的。 (4)既要开展躯体疾病服务,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既要注意生物因素的作用,又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