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性治疗的科学。 2、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3、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4、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5、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6、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7、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8、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叫骨膜三角或 Codman三角。 9、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10、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11、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阻塞后,肺部分或完全无气不能膨胀而导致的体积缩小。 12、肺实变: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13、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的病变状况。 14、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15、钙化:属于变质性病变,受到破坏的组织发生分解而引起局部酸碱度变化时,钙离子以磷酸盐或碳酸盐的形式沉积下来,多发生在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 16、双泡征:十二指肠降段梗阻,其近侧的胃和十二指肠球部胀气扩大,在立位或侧卧水平位投照,胃和十二指肠内各有一个气液平面,即“双泡征”。 17、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叫“假肿瘤”征。 18、充盈缺损:钡剂填充胃轮廓时,由于来自胃壁的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这时钡剂勾画的轮廓是肿块突向腔内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