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大学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如专业不满意,学习不理想,身体不适,同学关系紧张,情感困扰,或者各种意外事件,当这些事件对大学生自己意义特别重大(主观上和客观上的)但不能应对时,就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例如使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导致焦虑不安、退缩甚至攻击、轻生等。 一、挫折概述 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的目的地。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碍,有三种情况: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如果障碍不可逾越,可能改变目标,即改变行为的方向,达到改变后的目标;如果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达到目标的话,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挫折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无法克服,而又不能改变这个目标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反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指挫败、阻挠、失意、失利、失败的意思。 挫折包括三方面:挫折情景、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 1 、挫折情景:指人们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景因素,如考试不及格、竞选失利、失恋等等。 2 、挫折认知:指人们对挫折情景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的挫折情景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景的认知。 3 、挫折反应:指人们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躲避或攻击等。 二、挫折理论 1 、挫折——攻击理论 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同样,挫折的存在也总是要导致某些形式的攻击行为。 2 、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的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从而失去平衡,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既挫折感。 3 、社会文化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条件对个体挫折的产生及其反应的影响,重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认为挫折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向上意向”、“自我实现”受到压抑的缘故。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由客观原因引起的挫折,叫做环境起因的挫折,即外因。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发展着。因此,作为每一个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人,必然会遇到自然因素引起的种种挫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