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特殊性岩土的工程勘察本章重点: 介绍了各类特殊性土的特性、勘察重点及勘察评价与计算。学习要求: 掌握本地区常见的几种特殊土的勘察内容、要求,即评价计算方法。特殊性岩土 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征, 以及特殊的物质组成、 结构构造的岩土。 如果在此类岩土上修建建筑物,在常规勘察设计的方法下不能满足工程要求,为了安全和经济, 因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须采取特殊的进行研究和处理,否则会给工程带来不良后果。 特殊性岩土的种类很多, 其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常见的特殊性岩土又是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岩土、盐渍岩土、风化岩与残积土及污染土等。第一节湿陷性土湿陷性土 是指那些非饱和和结构不稳定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 并产生显着的附加下沉。 湿陷性土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除常见的湿陷性黄土外, 在我国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特别是 在山前洪、 坡积扇中常遇到湿陷性碎石土、湿陷性砂土等。一、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属于黄土。当其 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但受水浸湿后, 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或自重应力和建筑物附加应力作用下,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着的附加下沉,其强度也随着迅速降低。湿陷性黄土分布在近地表几米到几十米深度范围内,主要为晚更新世形成的马兰黄土( Q3)和全新世形成的 Q4黄土(包括 Q41黄土和 Q42新近堆积的黄土)。而中更新世及其以前形成的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一般仅在上部具有较微弱的湿陷性或不具有湿陷性。 我国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湿陷性黄土。(一)湿陷性黄土的性质1.粒度成分上,以粉粒为主,粉粒含量超过50%以上,砂粒、粘粒含量较少。2.密度小,孔隙率大,大孔性明显。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孔隙比越大,湿陷性越强烈。3.天然含水量较少时,结构强度高,湿陷性强烈;随含水量增大,结构强度降低,湿陷性降低。4.塑性较弱,塑性指数在8~13 之间。当湿陷性黄土的液限小于30%时,湿陷性较强;当液限大于30%以后,湿陷性减弱。5.湿陷性黄土的压缩性与天然含水量和地质年代有关,天然状态下,压缩性中等,抗剪强度较大。 随含水量增加, 黄土的压缩性急剧增大, 抗剪强度显着降低。新近沉积黄土,土质松软,强度低,压缩性高。6.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小,但失水收缩较明显,遇水湿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