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211PEST的四大因素1.政治和法律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和文化因素4.技术因素24/10/212政治和法律因素1.医药分开核算与医药分业试点。“医药分开”与“医药分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斩断医院与药品收入的利益关系,一旦试点有成功突破,则有可能解决招标购药带来的困难,医药利润分配格局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同时也将给零售药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药品进口管理办法》的实施。该《办法》的正式实施,是对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的进一步落实。该《办法》主要是改进通关程序,变先药检后施行为先由药监局备案出具通知单放行流通,后由口岸药检所抽检。同时,规定进口药品只能在国务院批准的18个口岸城市进口通关。24/10/2133.2014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加强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管。通知明确,自2016年1月1日起,中成药生产企业一律不得购买未备案的中药提取物投料生产。中成药生产企业使用备案的中药提取物投料生产的,应按照药品GMP要求对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进行质量评估和供应商审计。对中药提取物将不再按批准文号管理,但按新药批准的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除外。中成药生产企业未按药品标准规定投料生产、购买并使用中药提取物代替中药饮片投料生产的,按假药论处。24/10/214经济因素1.2012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目标为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大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的一大重点。规划还指出,“十二五”需抓住国内外医药需求快速增长和全球市场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落实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新型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和制药设备,加快推进各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24/10/2152.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产销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行业经济效益较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生物制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75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81.3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75.43亿元,同比增长17.15%;实现利润总额230.13亿元,同比增长11.34%。随着国内药品分类管理的规范,国外OTC生产企业将逐步开拓我国的零售市场,这对我国医药经济的增长将有所促进。24/10/216社会和文化因素1.人口老龄化推动医药产品的需求增加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7指出,中国从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从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平均每年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白内障、老视(即“老花眼”)、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眼科药物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24/10/217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到:人对免遭疾病的安全需要也就是人对健康的需求。实际上健康需求和吃饭睡觉等生理需求一样,也是人们级别较低的需求之一,对许多的顾客而言,对健康的需求是按阶梯型层层递进的,因此笔者认为药店顾客对健康的需求表现应依次细分为:治疗、保健养生,他们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需求层次,在患病治愈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对治疗的需求,但当治愈以后则将安全需求提高为对保健和滋补养生的需求。一般来说,药店顾客对治疗需求的大品类主要是药品、药用中药饮片、消字号、健用字以及医疗器械类的商品;而对有养生需求的大品类主要是保健食品类、食品类、食用类中药饮片类的商品。24/10/218技术因素1.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医药科技投入不足,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老产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