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的消长(四)阴阳的转化(五)阴阳的交感和互藏(六)阴阳的自和与平衡(七)阴阳运动的相互关系(一)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指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制约——指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斗争、排斥。对立制约的结果达到动态平衡;促进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举例1:以动物体的生理机能为例,机能之亢奋为阳,抑制为阴,二者相互制约,从而维持动物体的生理状态。举例2:以四季的寒暑为例,夏虽阳热,而夏至以后阴气却随之而生,以制约暑热之阳;冬虽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生,以制约严寒之阴。“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素问·疟论》(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举例1:如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无所谓下,双方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即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阳根于阴,阴根于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互用——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具有相互滋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医贯砭·阴阳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和阳还存在着“阴为体,阳为用”的相互依赖关系。体,即本体(结构或物质基础);用,指功用(功能或机能活动)。体是用的物质基础,用又是体的功能表现,二者不可分割。(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的消长阴阳消长——指阴阳双方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双方的数量、力量处于动态变化当中,而非静止不变。消——减少、减弱;长——增多,增强。互为消长皆消皆长表现形式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阳阴皆长阳阴皆消对立制约互根互用量变(三)阴阳的消长阴阳消长趋势——阴阳双方虽然在不断发生着运动变化,但在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状态中力求维系一种平衡状态。正常范围内的消长超出正常范围的消长消长结果动态平衡维系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导致了阴阳之间动态平衡的失调。正常量变导致质变(三)阴阳的消长举例1:机体各项机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化生,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在生理情况下,这种阴阳的消长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阴阳双方维持着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假若这种阴阳的消长,超过了这个范围,导致了相对平衡关系的失调,就会引发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阴阳的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灵枢·论疾诊尺篇》阴阳转化的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其属性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质变(四)阴阳的转化阴阳转化的内在因素:阴阳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消长运动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质变量变转化的条件——事物发展变化到一定程度(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也是量变积累的结果,导致质变。一定条件(四)阴阳的转化举例1:如动物外感风寒,出现耳鼻发凉,肌肉颤抖等寒象;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失误,寒邪人里化热,就会出现口干、舌红、气粗等热象,这就是由阴证向阳证的转化。举例2:如患热性病的动物,由于持续高热,热甚伤津,气血两亏,呈现出体弱无力、四肢发凉等虚寒症状,这便是由阳证向阴证的转化。举例3:,临床上所见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的变化,都是阴阳转化的例证。举例4:乐极生悲。(五)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对立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