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羲之草诀歌》解析2008-12-06 21 :59:42| 网摘:《王羲之草诀歌》系托名之作偶然翻阅《王羲之草诀歌》 (又名《右军草法至宝》 ),发现它平仄合律,对仗满篇,于是情不自禁地考辨起它的作者来。王羲之,东晋风流人物,官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影响之大,书家中无与匹敌者,因有“书圣”之称。后人感其草书最为难得,又尊之为“草圣”。难怪《草诀歌》以“草圣最为难”开篇,以“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结尾。看它前冠右军之名,落款“王羲之书”,这《草诀歌》自然是王羲之的手笔了。然而,王羲之岂肯在自己的作品中自封“草圣”,岂肯自奉爷儿俩的字迹为圭臬。这就无意中露出了一个真实作者的身影。《草诀歌》是歌诀(应用文之一种) ,不是诗歌(文学之一),但它却严遵了近体诗的格律。全文106联,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完全符合长律(排律)的规则;首句入韵,共107韵,虽非一韵到底,却是全用平声韵;212句,仅“勿使雍为离”,“茶菊荣同亲”两句犯“三平调”,“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一联失对,“膝滕中委屈”与上联对句“别列看头平”失粘。诗坛众所周知,诗律发端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由沈约提出来的新诗体“永明体”,它是根据周顒受印度佛经转读和梵文音韵的启迪所发现的汉字平上去入四声而提出来的,到唐初才趋于成熟。在《草诀歌》中已经把诗律用得如此到家的这位作者,绝非晋代衣冠。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在“平平仄仄平”句型中,倘不得己第一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总要釆取“拗救”措施,即在第三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草诀歌》里有十二句犯“孤平”,却只对“水元看永泉”、“丽琴初起时”、“竟充克有伦”;“驭登殷可亲”四句做了“拗救”,而对“七红即是袁”、“右刀寸点弯”、“勿书绿是缘”、“党堂未易追”、“曰甘势则匀”、“点三上下心”、“貌朝喜共临”、“弃奔七尚尊”八句则听之任之。《草诀歌》对诗律的运用,亦非唐人风格。汉字的押韵, 从诗经时代就开始了。 由于语音的发展, 各个时代有明显的不同。. . 《草诀歌》里己经把属盐韵的“詹”字、属覃韵的 “參”字与寒删先元(半)通用;己经把属侵韵的“临”、“心”、“禽”、“侵”、“深”等字与真文元(半)和庚青蒸通用。这样的用韵,己经比《词林正韵》宽,在宋代词人中也只有在某些人的笔下才能看到。《草诀歌》无疑是出自宋代的一位诗家和书家之手。《草诀歌》 的问世不是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