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实验一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净水作用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2.学会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3.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二 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 表示,又称为Zeta 电位。 Zeta 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 电位约在 -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 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当Zeta 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 2(SO4) 3、FeCl 3后,生成的Al(III)、Fe(III)化合物对胶体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pH 值影响。如果pH 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絮凝作用较差。 如果 pH 值过高 (大于 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混凝剂量少,达不到降低浊度的目的,混凝剂量过多, 混凝效果反而下降,浊度增大,所以通过实验有最佳的投药量。选定水样的pH,投药量从最小(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500ml 的原水,并每次增加1ml 混凝剂,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一般以5ml 为最小混凝剂量)逐级递加,取6 个药量梯度。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需投加助凝剂以提高混凝效果。助凝剂通常是高分子物质, 作用机理是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它能改善絮凝体结构,促使细小而松散的絮粒变得粗大而结实。三 实验设备仪器1.六联搅拌机(附6 个 800ml 烧杯,实验水样选用500ml 体积);2. pH 计; 3.温度计; 4.浊度仪。四 实验水样与药剂取自校园湖水。水样参考:自配水(高岭土悬浊液)、生活污水、校园湖水、河水等。1.精制硫酸铝Al 2(SO4) 3·18H2O溶液(混凝剂) ,10g/L ;2.氯化铁 FeCl 3· 6H2O溶液(混凝剂) ,10g/L ;3.浓度为 10%的 NaOH溶液(化学纯) 。4.浓度为 10%的 HCl 溶液(化学纯) ;本实验提供较高浓度的混凝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