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加强备课组建设备课组是介于教研组和班级学科之间的协作体,主要作用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效融合。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基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发挥备课组优质资源和集体智慧共享的优势,是促进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智慧共享、共同成长、培育协作精神、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个优秀的备课组长,不仅要带好整个备课组,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要推动和建设好自己带的学科。备课组活动的基本原则1.实效性原则。解决教学流程设计、重点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2.共享性原则。真诚合作,人人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3.研讨性原则。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集体备课,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4.互补性原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5.创造性原则。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创新和特色,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是成绩观——正确看待成绩。本学期以来,我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备课组是一支务实高效的团队,备课组长工作尽心尽责,富有爱心,甘于奉献,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深入开展学科活动,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科成绩跃居市区前列。二是问题观——沉着应对问题。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有待加强,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教学研究不够深入,课堂的实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各方面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审题解题能力有待提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深入开展研究,积极寻求办法,妥善地把这些困难和问题解决好。三是质量关——树立质量意识。让学生变得聪明起来。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学习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素养,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即观察世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单纯抓分数,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抓不出成效来,因为现在考试的指挥棒变了,注重考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学生既没有学习力,也没有发展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立取得质量?我们要向德体心安要质量、要向能力方法要质量、要向个体努力和集体协作、研究要质量、要向家校师生合作要质量、要向学科协作要质量、要向管理科学,过程和细节要质量。进步就是优秀。形成一系列有较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和教辅集,物化和共享教学研究成果。四、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备课。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无1、扣住关键点。按照“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发言人),“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要特别重视在集体备课指导下的个性化备课,每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恰当地确定三维目标,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选择好教材,做好必要的学法指导,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学会、会学。2、寻求生长点。备课的重点和关键是抓好说课。以说课为中心环节,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说课要把握住“课标、教材、教法、考纲(考试说明)、学法、练习”六个环节,备课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和症结,围绕教、学、考在教学过程中,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集中精力,力争有所突破,让备课切合实际,高效优质。3、找准结合点。需要说明的是,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不是全能全优的,使用不当,便会功效全无。因为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就不努力了,集体备课是把教师从大量的、泛泛的备课劳动中解脱出来,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研究,精心备好一个或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另一个原因是,资源共享不等于拿来主义,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自己教学风格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上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知识,即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能力,即重视学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