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止观修持简释.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天台止观修持简释 朱封鳌 等编 慈悲的佛陀,总是希望每个修学者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断除无边的烦恼,直至成道成佛。因为,博地凡夫,一生的烦恼实在太多了:囊底羞涩,日日夜夜为生活奔波;生活好了,朝朝暮暮为儿孙忙碌。该做决定时,担心结果不如预期;等看明白了,又后悔当初没有下定决心。对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常常心存欲望;而握在手里了,却又怀念拥有前的轻松,等等等等。烦恼无端,不绝如缕。有的人甚至私欲膨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修持天台宗的止观,是成就佛道的途径。是教人抑制私欲,断除烦恼。面对私心杂念要割得下,面对境地浓艳要淡得下。切切实实地把心放在当下,领悟事物的实相;以幻境言,无***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谛言,无论父母弟兄,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以脱世俗之缰锁。长此以往,小则可延年益寿,大则可成道成佛。本文特据智者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和《摩诃止观》,以及笔者的亲身体会,对修持止观的方法略作介绍和阐释。 止观为天台宗的实践法门。止,就是止息对一切外部世界和妄念的执著,而贯注于特定的对象;观,就是用正确的智慧来看这一对象。止观又称定慧,即由定生慧。止与观相辅相成以完成佛道,彼此不可分离,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卷三中,将止观各分三种义理,称为“三止三观”。止的三种义理是:(1)止息,指烦恼和妄想寂然停息。(2)停止,指心倾注于谛理,系念出现于前而能停住不动。(3)对不止止,指对着不止而能明白止的意义。意思是说,无明烦恼与法性真如原本不二,但称无明为不止,称法性为止。这是就相待(相对)而论,通过不止而明白止。观的义理也分三种:(1)贯穿,指利用智慧来穿灭烦恼。(2)观达,指观智通达,可以契会真如法性。(3)对不观观,指对着不观而明白观。意思是,无明烦恼与法性真如本来不二,但称无明为不观,称法性为观。这是就相待而论,通过不观而明白观。《摩诃止观》中还认为止观具有相待(相对)和绝待(绝对)两种意义。相待止观包括上面说的三止三观,即是:(1)止息与贯穿是从修门(实践门)上的断德(断烦恼后所产生之德)来说。(2)停止与观达是从智德(众生本具的佛性之德)来说。(3)对不止止与对不观观是从性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