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在班会课上,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目的在于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班会是以班集体为单位以一定的目的为指向的班级会议。它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形式,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一种日常工作内容。班会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的,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形式,又是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活动形式,也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开好班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下面我就来谈几点看法。 一、班会准备应依据的原则 班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要求通过一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把教育内容寓于其中,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以开好班会必须经过充分的准备,必须有现场调节的能力和对策,辅导员、班主任计划班会要讲究教育性和科学性,所以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其原则如下:1、目的性原则 计划班会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确定班会的主题,并且围绕主题把握内容,涉及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班会的目的很明确,从大的意义上讲是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具体要求上讲,又要明确教育什么,教育到什么程度。 确立班会的明确的目的性是开好班会的首要前提,但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这个原则容易受“模糊性”的“目的”所干扰。有时候班主任觉得“应该开班会了”或者是“受学院、系部之命”才开班会,对所要达到的目的只是原则上有所了解,自身都缺乏深入地认识,因此,这样的班会很难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比如:。。。。。。(举例) 2、“双边”性原则所谓“双边”性原则,就是在组织设计班会时体现两个作用――既要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两种作用的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更主要的,是要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启动和激活学生参加班会活动的兴趣和需要,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成为班会活动的主动者。这里你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有发言权、有相对的自主权。一个好的班会主要的看学生参与的态度和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越强,班会的教育效果就越好,也可以说,辅导员、班主任组织班会的能力,首要的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就是把你的意图转化为学生自觉需要的能力。3、综合性原则 班会是班主任利用综合手段达到教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