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泰山石刻教学目标:1、了解泰山石刻的历史、分类、著名碑刻、文化价值、及时刻与文化的关系。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类保存。3、融入泰山石刻文化之中,感受泰山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同学们作为泰安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泰山石刻的资料。难点:理解泰山石刻的文化价值。活动准备:各种资料、图片,课件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1、泰山位于泰安,肥城的西北方向,我们生活在泰山脚下。同学们,你们对泰山了解多少?请畅所欲言。2、泰山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松树、水、石刻、云海,过渡:凡到过泰山的游客无不为它数不清的古代石刻所吸引,在它 6600 多个“通天”登山台阶两旁的石壁上、悬崖边,几乎步步可见古代先人的题诗、石刻,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石刻走廊。石刻成为泰山雄奇壮丽的风光之外的-2-文化符号,它使泰山成为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泰山的石刻文化。板书课题:泰山石刻文化二、泰山石刻文化的历史——中国刻石博物馆(1) 泰山汇集了中国 2200 多年的历史、16 个朝代的碑刻,被誉为“中国刻石博物馆”。泰山石刻、碑刻如同一部绵延几千年不灭的石书,展现着中国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不同时期的石刻具有不同的特点。(2) 历史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交流的资料。,课件出示历史时期,1、秦汉时期的泰山石刻:石刻受到了帝王的重视,石刻的形制渐趋统一固定,数量逐渐增多,文字、内容由简而繁,其书法由小篆体逐步过渡到汉隶。2、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书体而论,篆、隶、楷、行各体俱备,有的同一处石刻兼有篆、隶、楷、行各种笔意,且笔法、刀法更加娴熟。享有盛名的“魏碑体”,即形成于北朝时期。38就形制而论,北朝时期的石刻几乎具备所有的石刻形制,尤以造像、墓志、碑刻、摩崖四种石刻数量最多,艺术造诣最高。3、隋唐时期的泰山石刻:第一,石刻的形制更加多样,内容多样。第二,石刻的书体有新的发展。前代石刻皆为篆、隶、楷书,而唐代开始使用行书。第三,隋唐时期的刻经,各教派都很发达-3-第四,佛教石造像达到了极盛时期。泰山现存的佛教造像,皆为隋唐时期的遗物4、宋元明清时期:第一,题词、题名、题记等石刻,从北宋以后各代达到极盛时期,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文人墨客的精神面貌。现存而尤以明清及现在的作品数第二,北宋以后各代,俗吏铲毁前代人题词、题记、题名的事屡有发生。第三,清代中后期,泰山周边各县百姓来泰山立“香火碑”、“还愿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