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一、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个心理过程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协调一致地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第一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一、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概念异常心理活动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是指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正常群体异常群体13.47/‰正常心理异常心理万事万物皆有正反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存在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异常的;(如:人格有异常并伴有思维障碍,但感知觉可能正常)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第一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二、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正常,只有把他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放到当时的客观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虑,通过与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以及和其本人一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此人有无心理异常,以及心理异常的程度如何。判别异常心理和行为时没有一个绝对的划分标准,目前通常按以下几种标准:(一)内省经验标准(二)统计学标准(三)医学标准(四)社会适应标准(一)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主观体验•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判断具有很大主观性,标准因人而异•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标准•如果观察者接受同一种专业训练,对同一行为,也能形成大致相近的看法,甚至对许多心理障碍仍可取得共识(二)统计学标准–心理特征的测量显示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判定,偏离平均值程度越大越不正常。–“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界限。–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优点:比较客观,便于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缺陷: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极少数,很少被认为病态。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心理测量本身受社会文化的制约。极端心理健康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病)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神经症与人格障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常态分布曲线人类智商的理论分布(三)医学标准心理异常是躯体疾病的一部分或症状表现.通常是那些与心理活动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了心理活动的明显该改变。如,大脑的病变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四)社会适应标准•与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其行为能否为常人所理解,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与常态有无明显不同•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第一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三、异常心理的分类1.异常心理学分类(1)心理过程障碍:①感知障碍;②注意与记忆障碍;③思维障碍;④情感障碍;⑤意志行为障碍;⑥意识障碍;⑦智能障碍。(2)人格障碍:①偏执型人格障碍;②分裂型人格障碍;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④攻击型人格障碍;⑤表演型人格障碍;⑥强迫型人格障碍;⑦焦虑型人格障碍;⑧依赖型人格障碍。第一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三、异常心理的分类2.临床医学分类(1)心身疾病;(2)神经症;(3)人格障碍;(4)精神病。3.医学心理学分类⑴轻度心理障碍⑵严重心理障碍⑶心理生理障碍⑷躯体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心理障碍⑸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⑹损害健康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⑺特殊条件心理障碍包括在药物、催眠、航空等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心理障碍4.精神病学分类我国精神疾病的诊断与分类标准中,把心理异常分为十类:0.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