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体制和电视文化本节内容:+一、中国电视的体制+二、中国电视体制的问题+三、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思路前言+对中国电视发展的考察,不可避免要将其归置於复杂变化的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过去几十年的中国电视有着被过度阐释的语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再次将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略加显影,加以审视,因为对於尚处幼年但却拥有诸多霸权的中国电视来说,迄今为止它所创造的大部分神话,甚至它自身,都是在这段历史中创造的。一、中国的电视体制+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都是国家统一经营的,由中黄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广播电视业。电视国有制的“核心”代表作:《新闻联播》+在当下中国政治传播的谱系中,电视对政治意识形态建构的核心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以《新闻联播》为主的电视新闻来实现的。1982年开始,《新闻联播》被授权比其他媒介早一天独家发布重要新闻,从而改写了电视在媒介阵营中的从属地位,今天仍然可以时常从「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社论」这种特别的新闻语式来识读政府对电视媒介的信任。收看《新闻联播》也已经内化为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尽管这个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已经有些脱离现代媒介文本符码规则的,但至今仍保持着28.9%的年度平均收视率(2000年),以每晚近3亿的收视人数,创造着世界上任何一个电视托拉斯也难以企及的神话,虽然这个神话的背后是政府强有力的支撑,但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中,这种权力支撑只能进一步证明电视是政治意识形态传播核心。可以说,理解电视就是理解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解中国的意识形态就必须理解中国电视。二、中国电视体制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电视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舆论宣传阵地,一直受到中共和国家权力机构的监控和保护。四级办广播电视的计划经济加行政管理的体制,将全国的电视空间作了人为的条块分割,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如果归纳中国现行电视体制的几个支点,可以概括为:1.严格的政治行政管理单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中,电视台被定性为行政事业单位,在人财物几方面受到党政领导机关的严格的行政束缚。2.资金主渠道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垄断经营的市场利润获得,同时国家银行提供优厚的信贷支持。因此,在实施基础建设方面追求大而全,大量重复建设;在开展经营方面,长期处于粗放式的状态。3.中共宣传部门决定电视宣传议题并对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实行严格的审看监管,在最近十多年中电视作为传达政令、对社会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工具的功能是大大加强了。4.国家重视为公民提供电视娱乐、教育和信息服务,但是这些服务的经济保障体系受到政治宣传和商业性服务的牵制,因此不能有效落实。由于和观众需求脱节,这些服务型的节目,还远远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5.电视业实行全行业垄断经营,因此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垄断利润。但是由于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的缘故,电视台站实际上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近年来开始实行内部承包、宣传和经营管理分流以后,特别是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分开管理,立即出现了激烈的行业内部竞争。这种体制下的广播电视行业只能畸形发展+非意识形态宣传性的节目往往能够满足观众的具体需求,这不仅分流了部分观众,而且在价值观上与政府需要传达的主流意识形态信息构成分裂,使後者的有效性受损,媒介的许多局部误导对舆论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但这些问题却因为力有不逮而被搁置。+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中,平民主要由农民代表,在《实话实说》中平民以市民现身,在《今日说法》中乾脆由利益受损的原告来充任。多数情况下,这种平民化倾向是通过暴露改革/政权中损害平民利益的消极现象来体现的,因此带有一定的颠覆性。另一方面,在平民主义的话语中,人民群众被赋予了决定改革的关键地位。平民化联系著启蒙的诉求,後者在这里与其说是文化精英的要求,不如说是官方意识形态的需求,而为数甚众的人群则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这一论点在央视组织编写的有「史传」性质的「跨世纪丛书」中得到了证实:「中国电视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之一在於,电视传播同样应当将人民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自己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