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复习(讲究表达 增加文采)2003 年高考作文评分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注明“表达”占 25 分。这对今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是一个警示,因为高考作文从总体上说,表达上存在的问题较多。表达包括语言、结构、技巧等项。本讲不想一般地谈表达,只想从写作的过程来说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构思要“出新”“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这里讲“出新”,主要是指能给人一点新鲜感,最好能做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要知道,考场作文不是赛跑。赛跑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号令一响,只比速度。高考作文虽是同一话题作文,却像舞蹈比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编排动作就得有自己的一套,给人以新鲜感,甚至让人眼睛一亮。构思出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写作角度的出新的就以 2003 年的高考作文来说吧,写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深浅正误之间的关系,你说“不要以感情亲疏看事物”、“拨开感情的叶片”(都是作文标题,下同),我偏说“爱,所以美”,“情人眼中出西施”你说“爱,所以美”,我偏说“冷眼”;你写“眼中的水”是“柔美”的,我却说“水是残暴的”、“狡猾的”,“水,因你而美”;你写“微笑面对”,我却写“另一种哭泣”(指为某明星坠楼而死哭泣);你写“爸爸眼中的我”,我却写“猫看”(以猫的亲身体验看人,看人的价值判断)。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多面体,横看成岭侧成峰“。构思,就要寻求到”符合题意的具有某种独到之处的表达角度,而不是故意“抬杠子”。二、学用一句话开头不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许多考生文章的开头都来一个“顺水推舟”,复述材料的内容。这种“顺水推舟”法说的全是“废话”,“言不及义”。要逼着自己把最要说的话在开头,用最简明的语句说出来,“先声夺人”,让阅卷者不能不注意,不能不“刮目相看”。说到这一点令我想起了 1986 年一位考生作文的开头。当年作文的话题是“树木·森林·气候”。当许多考生复述材料或大谈“个人服从集体”之时,这位考生这样写道:“不错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正像一株树木不能改变气候一样,但是,我要说,如果没有每个个人作用的发挥,集体的力量等于零。”你看,其见解多么辩证,其表达多么简洁、鲜明有力,以至 18 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开头,能不让文章得高分吗?让我们再看 2003 年的几篇文章的开头:《屈原之输》:我曾认真地想过,如果,只是如果,屈原是一楚王的儿子或是兄弟,我们今天是否还有粽子吃。可叹。《公鸡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