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根据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苗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群体结构,以保证穗、粒、重得到最大跟度的平衡发展,所以它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田间管理的苗情与营养指标 小麦田间管理,有一些是常规措施,而大部分是要因苗制宜,在决定采用促进或控制措施时,必须要有具体指标,才能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1. 苗情指标 主要有叶色、长相和长势。 叶色 高产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叶色要呈现一定的青黄变化,这是植株氮素水平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反应。苗期,以氮素代谢为主,叶色显“青”;拔节时,幼穗和茎秆迅速生长,需碳水化合物增加,叶色褪谈;孕穗阶段是幼穗增大体积的时候,又以氮素为主,叶色转绿,开花以后,主要是籽粒形成和有机物的贮存,叶色又稍落“黄”。 该青即青,当黄即黄,这是正常表现,否则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过,叶色与品种,气候,栽培条件等有关,在实践中要灵活掌握。 长相 长相是指植株生长的样相,又分叶相和株型。叶相是在自然状态下叶片挺直、弯曲、披垂等长相。如河南地区把小麦拔节至孕穗的叶相,分为马耳、驴耳和猪耳朵三种类型,马耳为弱苗,猪耳为旺苗,驴耳为壮苗。 株型是单株的长相。可分为三类: ①叶层两端小、中间大,呈棱形分布; ②上部叶片大,中下部节间长,叶层呈圆锥形; ③上部叶片较小,节间拉长,叶层呈塔形。高产栽培时以第 3 种为佳,利于通风透光和壮秆防倒。 长势 长势指麦苗生长速度。生产中常以叶蘖同伸关系以及群体茎蘖数量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如主芽第 4 叶与第Ⅰ蘖同伸,第 5 叶与第Ⅱ蘖同伸等。其次是心叶长势,即 0 位叶(观察时最上一片展开叶)刚展开时,心叶或-1 叶(0 位叶的上一叶)可达其 1/2 左右长度为壮苗;如果-1 叶露尖很少甚至形成喇叭口,则为弱苗;当-1 叶尚未展开,-2 叶已露尖,说明有旺长趋势。此外,叶面积指数,发根能力等,也是长势强弱的重要表现。 2.营养指标 为了对小麦需肥,需水做出正确判断,还必须对植株养分进行速测,以便为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氮素营养 硝态氮是小麦植株氮素代谢的最初形态,比较稳定,并能直接反映土壤供氮和植株氮素营养状况。据测定,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前至越冬阶段,小麦壮苗叶鞘中硝态氮含量应保持 240~350ppm;越冬至返青阶段,气温较低,硝酸还原酶作用较弱,仍应维持 200~300ppm 较高水平,返青至拔节阶段,气温回升,麦苗生长迅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