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浅谈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摘 要] 小麦春季管理十分重要,这是关系小麦产量的重要时期。蓄水保墒打基础、水肥运筹讲科学、合理调防促壮苗、未雨绸缪早安排等是春季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浅谈;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俗话说“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这是一年之中的春分,在这一天,昼夜几乎相等,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长夜将告辞,而我们要迎来莺飞草长的人间四月天。俗语说:一场春雨一场暖,南方降水增多,要警惕春季的“桃花汛”。而北方,春旱可能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威胁,加强水肥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占我国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强,也是国民生活的粮食之重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每到春季往往出现小麦春旱,去冬今春虽有较多雨雪,但目前不少省份已出现了春旱苗头,因此,小麦春旱早防应提上重要日程。 一、蓄水保墒打基础 小麦返青到拔节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小麦穗分化确定穗粒数和促进分蘖成穗保证亩穗数构成两个产量要素的重要时期,此时蓄水保墒,加强春管十分重要。一是镇压,在小麦返青后进行镇压,对麦田可压实下层,疏松表层土壤,既可起到蓄水保墒作用,又可使麦苗由旺转壮,壮苗更壮;二是锄划,适时对麦田进行锄划,既可起到蓄水保墒作用,又可促进小麦根系下扎,提高抗旱能力。这两项传统农业措施,不仅可蓄水保墒,减少水分蒸发,而且还可促进和调节小麦生长发育,提高穗分化程度,增加分蘖成穗能力,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长势弱的、有凌冻时或早晨不宜镇压,以免碾伤麦苗,影响生长。这是农民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现代农业也不应弱化。 二、水肥运筹讲科学 要因苗制宜,分类管理。对缺水、水源不足或灌溉周期较长的麦田,要提前谋划,分类制订预案,根据小麦长势类型,排出先后浇水顺序,根据不同苗情、墒情适当提前或延后浇水,早动手,浇小水,扩大灌溉面积,防止集中争夺水源,造成重旱发生。对不缺水或有水源的麦田,要分类管理:三类田群体偏小、长势偏弱,应以促为主,在保墒蓄水、提高地温的同时,应尽早补足水肥,在返青期,利用土壤返浆或降雨,必要情况下可浇水,亩追施尿素 8~12kg,在拔节后再浇水追尿素 7~10kg;一、二类田群体适宜、底肥充足、墒情较好的,也应以蓄墒为主,并分别在拔节期和起身期浇水追施尿素 10~15kg;旺长田群体过大,有旺长现象和苗头的,要以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