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关于促进射频识别(RFID)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省经贸委 省信息产业厅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主要包括芯片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读写器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中间件、管理软件、应用开发等。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已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增强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因此,发展RFID产业对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促进我省RFID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本意见。 一、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产业现状。目前,各国都把RFID技术与产业发展放在战略的高度,积极采取措施,制定相关发展计划,加快RFID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在各领域中的应用。2004年初,世界 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和美国国防部相继强制要求其供应商逐步在其供应的货物上贴上符合 EPC(电子产品码)规范的RFID标签,引发了 RFID应用与研究的全球浪潮。沃尔玛、麦德龙等多家世界级零售巨头和宝洁、宝马、大众等多家世界顶级制造商已把RFID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微软、IBM、SAP等众多 IT企业投入巨资进行 RFID相关软硬件的研发,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日本、韩国等亚洲先进国家提出了以 RFID为终端载体的普适计算(Ubiquitous)研究,并已将其纳入到 U-Japan和 U-Korea国家信息化战略。由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起步早,已经在RFID标准的建立、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些国家及地区依靠技术优势,RFID的产业链条已相当完善,在专业设备制造和 RFID标签的硅晶片、标签天线设计制造、封装、读写器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我国RFID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具有了自主开发生产低频、高频与微波频段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技术及系统集成能力,在芯片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读写器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与管理软件、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市场培育和应用示范初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