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度 市 第 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宗家庄木版年画 宗家庄木版年画始于清道光年间,脱胎于潍坊杨家埠年画。至清光绪初年,“线版”雕刻技艺远远超过潍县年画。鼎盛时期,拥有“新盛元”、“公兴义”等字号 30余家,辐射到荆戈庄、邵家疃、双丘、倪家庄等村。当时年画品种约有 300余种,画版1500余套。 宗家庄木版年画的体裁按其用途可分为神供类和装饰类:神供类有灶神二座、三座,财神、菩萨有正座、偏座等;门窗装饰用门童、门神、花卉等;墙壁装饰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等;有表现神话故事、鸟兽、花卉的装饰年画;有以三国、宋、明各朝戏曲故事为内容的,如《回荆州》、《空城计》等;还有的以民间笑话、寓言和神话故事为内容的如:《猪八戒娶媳妇》、《老鼠将媳妇》等。民国初期,创作了反映日、德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日本攻打青岛》、反映辛亥革命的《攻打南京》和《湖北军事图》等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中央博物馆收藏。宗家庄木版年画的特点是重用大红大绿艳紫明黄,色彩鲜艳,强烈沉着;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犷、朴实;尤其是“线版”,以线条的流畅、工细、刚劲、挺拔的特点和风格,在诸种木版年画中独树一帜。 建国后,宗家庄木版年画曾遭两次洗劫:一次是 1956年,因年画《薛礼征东》流传到朝鲜,引起朝鲜政府强烈抗议,国务院严令追查,结果是良莠不分,连带没收、销毁近千块珍贵年画原版;一次是“文革”期间,大量原版又遭洗劫。改革开放后的 1978年,县文化馆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搜集遗存原版150余块,有 93件年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销,受到中外客户和观众的欢迎。此后,山东省美术馆、群众艺术馆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多次到宗家庄进行考察、采风,为宗家庄木版年画的复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97年,热心于年画事业的宗成云先生发起成立了“宗家庄木版年画研究会”,着力于宗家庄木版年画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将原有光纸印刷改为宣纸印刷,品色颜料改为国画颜料, 精致装裱,高档包装,以焕然一新的品貌推向市场,产品被作为政府礼品赠送国内外来宾,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 柳 腔 “柳腔”,起源于平度与即墨、莱西交界的仁兆镇沙窝村一带,广泛流行于平度。它是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经叙述体的联曲说唱,逐渐发展成为板唱式的戏曲,它是土生土长在平度民间的一种地方剧种。 柳腔音乐曲调平稳,多进级和小跳,以藢调式、宫调式为主。正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