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一)静压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一管桩吊运一桩机就位一起吊第一节桩插桩校正垂直度 f捶打第一节桩 f 起吊第二节桩 f 电焊接桩 f 静压第二节桩 f 起吊第三节桩送 f 电焊接桩一静压第三节桩一桩至满足静压力要求 f 稳压及终压 f移机。(二)静压法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1、测量控制、定位与复测(1)放线定位:根据建筑红线控制点,按照施工图纸给定的座标,用经纬仪及钢尺将轴线及桩位测放定位。并用木桩锤入土层做好标记,于木桩上桩位点钉入铁钉,木桩突出地面 10cm 至 20cm,桩点,标高记录在册,并将控制轴线引至安全位置,以便恢复轴线及检查使用。(2)轴线复核:施工前,对已放线定位的各轴线及桩位置重新复核一次,检查各轴线之间尺寸及桩位置尺寸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并请甲方监理验线复核签字认可。(3)标高控制:地面标高用水准仪测定,确保精度,对基准点加以保护。2、吊运桩:(1)管桩厂供应的管桩应提供质保书及产品合格证方能使用。进场后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桩的外观检查;(2)桩的现场堆放地应平整、坚实、堆垛高度一般不宜超过三层;(3)管桩在驳运、堆放过程中应保持平衡,力求轻吊轻放,避免撞击和损伤。(4)管桩按不同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并在地面上设置二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桩 0.2 倍桩长处,不得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替代。3、桩机就位(1)施工场地要平整,并能满足施工机械地耐力的要求。(2)样桩放好后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方可施工。压桩施工时,必须对每根桩根据轴线进行复核校正,每天应对轴线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正。桩位偏差不得大于 20mm。(3)桩机要平稳,倾斜不得大于 1%,做到就位准确,插桩垂直三点一线,不得偏移;(4)桩机自重加配重重量要求满足本项目的承载力的要求。4、起吊第一节桩、插桩及校正垂直度(1)管桩起吊用桩机自身吊机。起吊要平稳,不能强拉。避免撞击。(2)插桩定位和接桩时均要用二台线垂在桩的正面和侧面二个方向作垂直观测,确保垂直度。第一节管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0.5%,并宜用长条水准尺或其他测量仪器校正;必要时,宜拔出重插。(3)当桩身倾斜率超过 0.8%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移动桩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5、静压第一节桩(1)捶打前检查设备是否漏油,油箱油量是否够。(2)打桩所用的测量压力等到仪器,平时应注意保养、检修和标定,以减少仪器误差。(3)夹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