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和分解一.物体受力分析1.明确研究对象2.隔离研究对象3.按顺序分析4.防止添力和漏力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原则:等效替代。2.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解三角形(主要是直角三角形)、公式法、正交分解法3、力的合成⑴.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⑵.互相垂直的两力的合成:解直角三角形。⑶.互成角度的两力的合成(《金版教程》P16⑶)4、力的分解⑴.斜面上重物的重力的分解:⑵.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的力的分解:⑶.正交分解:正交分解法求合力,在解决多个力的合成时,有明显的优点。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常常用到。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向两个坐标轴分解,转化为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5.合力和分力的关系①.合力与分力是从力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来定义的,因此,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合成,因为它们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②.一个力被合力(或分力)替代后,本身不再参与计算,以免重复。③.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合力既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等于或小于分力。例3、作用于同一质点上的三个力,大小分别是20N、15N和10N,它们的方向可以变化,则该质点所受这三个力的合力A、最大值是45N;B、可能是20N;C、最小值是5N;D、可能是0.练习:1、在研究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合力F与两力夹角θ的关系图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N≤F≤14N;B、2N≤F≤10N;C、两分力大小分别为2N和8N;D、两分力大小分别为6N和8N.2、如右图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拉住,在这三种情况下,若绳的张力分别为T1、T2、T3,轴心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分别为N1、N2、N3。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则:A、T1=T2=T3,N1>N2>N3;B、T1>T2>T3,N1=N2=N3;C、T1=T2=T3,N1=N2=N3;D、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