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刘秀丽的《作文教学》VIP免费

刘秀丽的《作文教学》_第1页
1/7
刘秀丽的《作文教学》_第2页
2/7
刘秀丽的《作文教学》_第3页
3/7
刘秀丽老师的作文教学经验谈上午听了刘秀丽老师的专题讲座《作文教学》。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了作文教学的方法,我才整理完老师的讲搞,非常实用,望语文老师们都去认真看看,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特说明打星号的地方认真读。一、了解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1、第一学段(1—2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第二学段(3—4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第三学段(5—6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明白了课标的要求后,就使得我们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了。二、和学院员一起审视了语文教学的现状1、一个学期一本书,每篇课文逐字、逐句、逐段分析,作业抄词、组词、造句,考试前题海战术,背组词、背造句、背作文。2、高考语文平均分令人尴尬,中文竞赛外国留学生的分数最高。并用两个例案(①山东高密一中在李希贵老师的带领下搞的语文改革:要求教师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教科书中,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孩子读名著,并将自己的孩子做实验,结果让孩子做高考题成绩比高三学生还高。②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在杨巧云老师的带领下搞的让学生天天写日记,天天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结果小升初的毕业考试,全县前30名的孩子全部处于她得班级中)中总结出语文的规律就是多读、多写,要行动并且要坚持才会成功。三、“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有话可写”(利用本地资源)作文教学实验1、什么是从内容入手?“从内容入手”的作文教学就是为学生选取和创设特定的情境,提供各方面的写作内容、范围,分解写作难度,帮助学生从缺乏材料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话可写”。2、理论依据①大纲中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②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丰富学生的生活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关键。③从儿童的思维特点看: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即通过视觉、听觉这些感官接触事物,经过大脑的综合,在大脑皮层留下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的感性形象。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展现生活画面,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④从儿童心理特点看:儿童好动、好奇,喜爱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孩子游戏、竞赛,带孩子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必然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3、“三个阶段”①基础训练阶段(一、二年级):以说话、写话为主。包括:游戏、小实验、小制作、对话、看图、编童话、回答问题式说话、写话等。②单项训练阶段(三、四年级):以观察为主的片断训练。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训练、总起分述训练、人物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场面描写。从定向观察到机遇观察,掌握观察方法,随机观察。③综合训练阶段(五、六年级):以训练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为主。增加实用作文、快速作文。※4、四个原则①因材施教原则:所安排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生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说:“我能写!”②主体性原则:所安排内容要新颖,富有启发性,学生一见就能产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说:“我想写!”③激励性原则:在指导、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多用赞赏、期望的语言进行鼓励,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充满信心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作文,让学生说:“我爱写!”④发展性原则: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伴随着错误和失败,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多一些等待、宽容、支持和帮助,让孩子说:“等我慢慢来”!5、实验目标①探索一条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②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③会创造性的表述,主张有个性,说真话、说实话。④小学毕业会吟诵300首诗词、300条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阅读100本书,写1000篇随笔。六年级学生能在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刘秀丽的《作文教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