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关于泥石流的认识报告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它们包括岩性构造、 地形地貌、 土层植被、水文条件、气候降雨等。泥石流既然是泥、沙、石块与水体组合在一起并沿一定的沟床运 (流)动的流动体,那么其形成就要具备三项条件,即水体、固体碎屑物及一定的斜坡地形和沟谷, 三者缺一不可。 水体主要源自暴雨、 水库溃决、冰雪融化等。固体碎屑物来自于山体崩塌、滑坡、岩石表层剥落、水土流失、古老泥石流的堆积物及由人类经济活动,如滥伐山林、开矿筑路等形成的碎屑物。其地形条件则是自然界经长期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高差大、坡度陡的坡谷地形。当具备了泥石流发生的三项条件,泥石流又是如何形成暴发的呢?一般有三种形式:(1)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某些薄弱段块石等固体物松动、失稳,被猛烈掀揭、铲刮,并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2)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浸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坡上的坡面泥石流。北京山区农民常称之为 “水鼓”、“龙扒掌 ”。(3)沟源崩、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活动形成泥石流。既崩、滑体便发生溃决,强烈冲击并带动沟床固体碎屑物的活动而形成泥石流。泥石流的分布: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 明显受地形、 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 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 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 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 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 页岩、泥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