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人员习惯性违章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2003 年 2 月 21 日,xx 供电局变电操作队在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发生一起带负荷拉刀闸的恶性误操作事故,事故发生后重庆市电力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公司所有生产单位全部停业整顿一天。并且公司系统在3 月份开展了一个月的安全生产整顿月活动。整顿月期间,通过参与班组职工的安全学习,与职工共同探讨了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以及如何在生产工作中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确保不再发生人员责任的误操作事故等话题。现将收集的意见以及自己对人员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和预防对策的一些想法介绍出来,供大家共同探讨。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结合此次在班组学习调研, 我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2)取巧心理在远离班组、仓库的工作现场,因路途较远,或操作中有重复性操作内容。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3)逐利心理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4)偷懒心理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