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嗣汉天师府风景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历代张天师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 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起源嗣汉天师府景色(20 张) 嗣汉天师府之名,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 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 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嗣汉天师府第六十五代后裔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张金涛:天师府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张金华: 世界易经风水研究院院长、中华赣派风水研究院院长、贵溪撒县设市市徽设计者。天师府、龙虎山历史文化石碑文字的工作者。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详细介绍在我国源源不断流传至今的三教中,儒教源于孔孟,是官教,佛教来源于嗣汉天师府美景(16 张) 印度,是外来教,真正来自于民间的只有道教。从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伊始,张天师在龙虎山 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教,倍受历代帝王推崇,三十六代天师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 相当于宰相官职) ,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明代朱元璋 则更对道教恩宠有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而龙虎山天师府的建筑规模是全国所有私家府第中唯一可与孔府相媲美的。工艺天师府建筑工艺群,整个府弟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占地40000 多平方米,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它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府内府门坐北朝南,高大宽阔,面河而立,气势雄伟。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府门上一对抱柱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原为明代尚书、大画家、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二门门联写的是“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表明了历代天师道高德重使龙虎也伏、鬼神也钦的历史事实,也表明教理教规对信徒必须修道养德的严格要求。二门内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进入二门,内为大院,钟楼、鼓楼稳踞大路西东,钟楼的在钟铸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 年),距今已有650 岁的高龄,钟长一丈,中圈一丈八尺,唇厚三寸九分,重9999 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