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不懂装懂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成语《滥竽充数》,似是不懂装懂的最好注脚,那位南郭先生吹竽水平“滥”得够呛,甚至根本就不会吹,却要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地吹。多亏楚怀王听完合奏还要听独奏,南郭先生于是逃之夭夭,还算有自知之明。倘若要南郭先生独奏他就独奏,吹出一串呕哑嘈杂难为听的音符,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在高水平的吹竽,不懂装懂就更加彻底。我认得一位退休教师,先前学的是中文专业,一直任教语文,写文章更是他的拿手好戏。退休后,常有机关单位请他去帮忙写文章,成了一名有口皆碑的笔杆子。有一次,某单位请他去写一本《资料汇编》。伏案数日,他如期交稿。过了几天,那个单位的领导把他叫去“交换意见”,这当属正常。然而,当那位领导把“亲自修改”过的原稿给他看时,他不禁大吃一惊,汇编中的各篇文章,竟被眼前那位领导改划得一塌糊涂。文章结构改得没了逻辑,不必要的添加无异于画蛇添足,本来通顺的文句变成了不合语法的病句⋯⋯,退休教师看后沉默了一阵,然后对那位领导说: “既然你自己会写, 又何必请我?! ”然后起身离去。退休教师后来和我谈及此事,说是虽然那位领导几次来电话要他再去“交换意见”, 他都以有事为由予以回绝。 “外行充内行, 不懂装懂!”退休教师有些感慨, “身为领导,也许他是怕在我这名教书匠面前失了面子才如此! ”我却哑然失笑, 以我曾当过数十名领导 “枪手”的经历,此乃司空见惯也。领导如果不懂,还算领导?多年前,我家隔壁住着一位人称“谈匠”的邻居。谈,扯谈也,扯谈而能成匠,当然是巧舌如簧,口灿莲花之人。倒也确实,谈匠不但善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谈,所谈皆天文地理历史政治诸般 “大话题” 。街坊们文化程度都不高,就觉得谈匠有学问。可是,每每听谈匠高谈阔论,我就觉得大多都驴唇不对马嘴,漏洞百出。比如,谈匠喜谈的“古”,常常连常识都搞错,竟把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都城都“定”在了北京;秦始皇成了清朝开国皇帝; 孙中山首肇的辛亥革命却是发生在明末清初,真不知他是从哪本书上搬来的“古”。其实,只要他去翻翻历书便能懂古,然而他就是要不懂装懂, 谈时还面不改色, 且引“知古”为骄傲。谈匠得知我是 “书呆子”后,便常登堂入室来找我谈“书”。他伸手从我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瞄了一下封面,说“看过,没意见!”又抽出一本,又是只瞄了一眼“看过,没什么意思!”再抽一本书同样是“看过,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