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G10111G101图集图集培训培训11G101系列新平法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替带03G101-1;04G101-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替带03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1G101-3(替带04G101-3;08G101-5;06G101-6)新老图集的变化表示方法没有大的变化,主要变化是构造节点锚固的变化03G101:直接规定锚固长度La和Lae直接查表即可11G101:只提供基本锚固长度Lab先查表得出Lab,再计算锚固长度Lae=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钢筋锚固修正系数*抗震修正系数影响:锚固值计算烦琐,各种系数不便记忆03G101锚固长度表11G101锚固长度表最小锚固有长度的变化03G101:25011G101:200保护层的变化03G101:保护层是从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外皮到混凝土边缘的距离11G101:保护层是从最外层钢筋的外皮到混凝土边缘的距离影响:所有箍筋都发生变化,且对于多肢箍的长度计算将变得更为复杂,拉勾也影响保护层的厚度.规范规定保护层大于50MM时需要做保护层的防裂措施规范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以及国外相应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拉勾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新规范中的保护层厚度比原规范实际厚度有所加大。规范中对结构所处耐久性环境类别进行了划分;对应环境等级的修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也进行了修改,对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稍有增加,而对恶劣环境下的保护层厚度则增幅较大。•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广联达钢筋抽样软件中不能直接设置环境类别,但是保护层厚度可以根据图纸中的具体要求自行修改广联达保护层设置广联达保护层设置箍筋计算变化箍筋计算变化案例:计算变化1•新算法•1#箍筋总长:•2*(B-2*bhc)+2*(H-2*bhc)+2*Lw•旧算法•1#箍筋总长:•2*(B-2*bhc)+2*(H-2*bhc)+2*Lw+8gd保护层保护层案例:计算变化2(手工计算新旧算法)•新算法•2#B边长度:•(B-2*bhc-2*gd-d)/3*1+d+2*gd•旧算法•2#B边长度:•(B-2*bhc-d)/3*1+d+2*gd箍筋增加非抗震具体做法一般非框架梁为非抗震.柱根部的具体规定(由设计给出嵌固部位)•在11G101-1P8,2.1.3说明: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本规则第1.0.8条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层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这点在原03G101系列中未有“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的规定。从11G101-1柱构造详图可知,在新的平法图集中:无地下室结构基础顶面,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梁上柱梁顶面,墙上柱墙顶面属于结构嵌固部位。在采用11G101设计的工程图纸中,应由明确的说明。相关嵌固部位节点设置相关嵌固部位节点设置柱箍筋加密部位广联达柱箍筋加密局部设置广联达柱箍筋加密局部设置增加柱顶及柱变截面的做法剪力墙水平筋的变化端部弯折由原来15D改为10D剪力墙水平筋的变化墙加墙转角水平筋做法剪力墙水平筋的变化墙水平钢筋遇端柱的做法剪力墙竖向筋的变化剪力墙与边缘构件梁增加中间节点梁下部钢筋在节点外连接梁增加梁上部钢筋连接大样上图用于有通长筋与支座筋直径不同时或有架立钢筋时的做法如果通长筋与支座筋直径相同,可以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进行搭接抗扭腰筋搭接也在其中……梁纵筋绑扎搭接区加密支座处设计是否按铰接应按设计说明思考!梁非框架梁上部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图集未说明主筋做法,一般设计详细的图纸,会注明做法梁框架梁,屋面框架梁端部支座为梁箍筋做法规范规定:梁集中力处应全部由抗剪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一般的有主梁梁相交的,都应附加横向钢筋(吊筋或附加箍筋),但是需要由设计标注梁集中力处附加箍筋及吊筋侧面钢筋hw的重新定义:原图集定义为无板时为梁高,有板时为扣板厚后的梁高。新图集hw定义均为梁的有效高度扣除板厚后的高度。有效高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