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国家针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方案前言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 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 中发 [2009]6 号) 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总体部署, 在总结我国卫生监督体系机构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方案》 ( 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第一章现状分析为推进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2000 年,我国全面启动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领导下, 通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努力,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实现了卫生执法重心下移及属地化管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卫生监督网络逐步建成。截至目前, 全国已建立省级卫生监督机构32 个,地 ( 市) 级卫生监督机构343 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2826 个,在 6000 多个乡镇、街道设置派出机构,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二是卫生监督队伍初步建立。目前我国已建立起9 万多人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通过实行统一着装与标识、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等,塑造了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体形象。同时,严格准入标准和培训教育,目前全国卫生监督队伍中70%以上人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为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三是监督执法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监督体系执法范围不断扩大,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逐步承担起了消毒产晶、生活饮用水、 公共场所、医疗机构以及职业卫生、 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较好地维护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秩序。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对食品安全、职业危害等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安全等高度关注,对卫生监督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整体上看, 目前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基层地区,饮用水污染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等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非法行医在一些地方也有回潮的迹象,卫生执法监管形势较为严峻。当前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