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你的营销人生自从《逃离外企》这本书出版以来,一直收到很多读者的电子邮件。很多朋友也和我来讨论关于职业生涯的定位和发展的问题,问题最多的是集中在职业的选择上。很多人问我,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我对绝大多数的读者的背景,知之甚少。但是我要说明的一点是,职业选择并不是一种投机,它是厚积薄发的一种过程。职业生涯需要的是经营, 选择仅仅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并不是暂时的好工作,而是不断追求成长!一份好的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世界500 强和国内领先企业每年都会进行校园招聘,能应聘上的,自然说明你综合素质不错,但这并不代表了你一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没有应聘上的,也不代表你的职业生涯就此完结了。事实上,大多数成功人士并没有很好的职业起点,而正是这些并不怎么好的起点,激励着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几乎所有的职业人士都会遇到职业瓶颈,这似乎就像中年危机一样,无法避免。一般人到了三四十岁,往往就会遇到这个瓶颈,其原因不外乎失败之后的一蹶不振,或者是成功后的志得意满。成长是习惯所造成的。National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早年命运多舛,家境十分凄凉,他遭遇过父母破产,在同一年中失去过三位哥哥和姐姐。但是困苦有时候往往会让人产生征服环境的强烈欲望,松下曾在他的自传上写到,正是逆境让他产生了日益壮大却不失人本主义的雄心壮志,并数十载的勤学不辍,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企业家。松下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 9 岁就去做了自行车店的学徒,这个多病、 悲惨、贫穷的小孩不但胜任了这份工作,还不断地追求进步,他后来又成为了大阪电灯公司一位上进的员工,以及商业界的成功企业家。松下所使用的商业策略,比20 世纪其他企业家要高出许多,这很大程度之上取决于他在获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并未放慢脚步,反而更加努力,进而不断超越他人,终于站在了成功之巅。松下不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成功企业,还成为了远远超越单纯经济利益的政治家和哲学家。这一切,完全取决于松下的不断学习和精益求精。尽管“理想”是现今这个功利社会很少再被提及的名词,但我还是不得不再次强调,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完全取决他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短期的是目标,长期的就是理想。有不少营销人会说“我对现状不满”,但什么是可以让自己满意的呢?是钱多点吗?还是职位高点?我发现有职业不满感的营销人往往集中在两个层级。一种是毕业才几年的“半新不旧”的人,一类是30 到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