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和政府排忧,替天下父母解难----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合川卓尔实验学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既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道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校自2004年9月建校以来,坚持以满足家长的托管需求为己任,有效发挥学校场地、设施、师资、管理、信息等资源优势和民办机制优势,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职能与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职能融为一体,积极探索和实践农村留守儿童培养的有效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学校办学规模达到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余人,其中90%以上学生是来自合川区周边区(市)县及区内镇街的留守儿童。自2006年1月以来,我校先后获得国家民政部、中国民办教育联合会、中国改革开放30年教育成果展示组委会、重庆市“两新”工委、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妇联、重庆市教委和合川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国民办非企业诚信自律建设先进单位”、“全国AAA民办放心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重庆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示范点”和“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等称号;学校还先后被推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重庆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自2008年9月以来,已有市内外32所学校、600余人次前来我校参观考察。2008年10月,原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胡晓枫,在对我校深入调研后激动地说:“中国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难题,我在卓尔学校找到了答案。”2010年5月,重庆市教科院院长万明春在“合川区特色学校建设推进会”上点评:“卓尔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面的探索是伟大的,其养成教育特色也是很有价值的。”2010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泽炎,在对我校调研后评价说:“人性化的光辉在卓尔学校闪烁!卓尔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于:创新理念、创新管理、专业化治校,而且没有忘记共产党,致力于培养红色接班人。令人震1撼!”2010年9-12月,国家培养计划--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骨干班主任培训409人、先后分四期在我学校开班培训。2010年12月17日,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重庆日报、重庆卫视、重庆时报、华龙网等8家主流媒体联合到我校采访并向全国推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经验。我们的主要经验是:一、构建特色文化学校文化对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升华,是学校立身于社会的精神支柱。学校文化是对学校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统一,它对学校师生员工具有强烈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我校自开办以来,坚持实施“文化制胜”战略,从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四个层面和投资、招生、聘师、教育、教学、安全、生活等十九个方面构建学校理念系统,初步形成了学校“让每位家长放心”的独特文化,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在精神方面的创造。我校在办学实践中先后提炼的“为党和政府分忧,替天下父母解难”的高起点奉献精神、“不求急功近利,但求百年树人”的投资理念、“依法办学,以德兴校,与时俱进,科学教育人”的办学方针、“孩子送到卓尔来,父母放心去发财”的服务承诺、“扎实基础文化,培养良好习惯,发展个性特长”的三角形教育质量观、“课内是教育者,课外是保育员”的教师角色理念、“校内是教育家,校外是社交家”的学校管理干部角色理念等等,都来自于我们的办学实践,倍受业内人士的积极赞赏。二、创新管理机制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明显的优势是机制灵活。八年来,我们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教育要素市场不断完善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在组织管理方面,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创新管理机制,将学校理事2会、党支部、校委会的职能融为一体,实行干部交叉兼职制度,建立了高度统一的学校管理机制,有效的降低了学校领导、决策和管理机构之间的内耗,有效地实施了日常管理,维护了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各方的切身利益,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在人事管理方面,建立了“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机动灵活的用人机制,产生了吸纳人才的低洼效应;在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