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前准备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二、课堂学习1.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演示实验:将悬吊着的泡沫小球(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观察球是否跳动?将音叉敲响,再让球接触音叉,观察球是否跳动?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实验:请你将手放在声带处,注意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感觉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当人用锣槌敲击锣面时,锣面就发出响声,这是因为________。而用手一按锣面,锣声又马上停止,这又是因为________。2.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1)完成课本14页的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可以传声;(2)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的说话声,这说明______可以传声;(3)小明在岸上钓鱼,小刚大喊一声,鱼吓跑了,这说明____也可以传声;(4)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这说明______不能传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5)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阅读15页解答。在介质中声音以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2、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中传播.3、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B.木头C.空气D.水4、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5、声音在空气、水、酒精、钢管这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3.声速:阅读课本29页“声速”,请回答:科目物理班级:学生姓名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型课时主备教师备课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学习重点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难点通过实验与同学合作总结出声音产生和传播需要的条件1四、拓展延伸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2.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朵D.声音在土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3、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中传播.4、敲击长铁轨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响声,前一次是由传来的,后一次是由传来的。这说明:和都能传声,且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比较大。5.如图3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3)此实验说明了。五、小结反思2图3随堂检测粘贴处随堂检测1.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_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____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