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案例两则案例一:是不是上网行为都要阻止?今年初一的(化名)在考上重点初中后,获得了父母的奖励—— 一台。然而,李伟对电脑的喜爱引起了父母的不安。父母由于常常看到他上网,害怕儿子会染上“网络成瘾 ”,父亲只要一看到孩子坐在电脑前就开始紧张不已,想方设法阻止他“玩电脑 ”。由于父子意见不合,多次发生冲突。后来,父亲干脆干脆在电脑上设置了密码,甚至拔掉了。李伟非常气愤,于是省下零用钱,偷偷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专家点评:“网络成瘾 ”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并不是喜欢使用电脑就是“网络成瘾 ”。美国 ·扬教授修订的“网络成瘾 ”诊断标准,分为10 个问题,被试在其中5 个及以上问题中回答“是 ”才可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这 10 个问题是: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以后还想着它);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和无助)的方法?6、你是否对家人和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一上网就来劲?10、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所以,家长应对“网络成瘾 ”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既不能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过于乐观,认为上网就是在 “学知识 ”。也不能将正常的上网活动都视作“危险 ”信号,对孩子的个人爱好横加阻挠。当孩子每天上网时间仍然在控制范围内时,并不能算是“网络成瘾 ”,家长大可不必过于紧张。网络上有最新的信息和资讯,使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也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因此, 家长不必一味地担忧孩子沉溺于网络,对此不应该制止,反倒应该鼓励, 因为网络上一些先进的资讯,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恰恰是对孩子十分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家长要注意与孩子之间正常的,很多孩子之所以沉溺于网络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加之,孩子本身的, 如果家长用粗暴的方式强制性阻止孩子的上网行为,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反而会加深亲子之间的隔膜,就像上述案例中的初中生李伟一样,最后选择逃避家长的管制,以家长所不喜欢的行为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案例二:流连于网吧的少年(化名) 是一名的学生, 父母常年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