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介绍《罗拉快跑》在我看来是一部奉行了"简约主义 "的电影 -- 因为虽然看起来眼睛会很疲劳, 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聪明的电影人和深刻的电影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 前者善于制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严实际却简约明了的涵义,而后者则在被诟病为"冗长 "的情景延宕中暧昧地书写着隐晦的命题。《罗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一如《罗拉快跑》带给人们的想象性节奏,影片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 ,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忠实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从镜像的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 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 影像的纷繁使得观众从没有机会成为这部影片的 "再创作者 ",而只能成为被动的看客, 而急于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从一个影像到另一个,不知道思考和满足。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 -- 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 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 影像的一个作用在于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这一点上《罗拉快跑》做的不错。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 尽管影像的速度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比如在路上每一个匆匆的瞬间和噱头,尽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在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上,显著的特点在于"闪动 "手法的成功运用。这种 "闪动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镜头切换,它的意义在于制造一种"虚拟"的场景意识 -- 因为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镜头转换方式,实际上都是对前后情节逻辑关联的一种解说策略-- 无论这种解说的策略是出于叙事进行的要求还是导演的表现意图。然而"闪动 "则颇具虚幻和 "闪烁其辞"的虚拟意味,它可以提醒观众,下一个场景随时地替换上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结束后等待它的不是顺承的叙事,而是在虚幻之后的另一个新的开端(尽管在 "闪动 "的前后,仍然可能是顺承或关联的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