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作文指导课磐安县实验小学陈群设计理念:这篇习作指导旨在充分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关注时事热点,体味细微之处的真情。以口语交际为基础,以读写结合为载体,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个性情感更加健康丰盈地发展,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交流所见、所闻、所感,诉说故事,叙写“感动”。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想一想哪一件事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令自己感动,并把它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敢于表达的能力和善于倾听的习惯,自己表达时做到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听他人发言时做到认真仔细有耐心。教学重点:能从身边的大事小情中挑选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写下来。学习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表达真情实感。课前准备:“洗脚”公益广告《2015,感动中国》的剪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感动”1.教师播放“洗脚”电视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端来一盆洗脚水给妈妈洗脚。)师:同学们,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答板书:感动)2.什么是“感动”?你是怎么理解“感动”的?一起看看,在过去的2016年,有哪些令中国人感动的人和事?播放《2015,感动中国》剪辑。(画外音:2016年2月5日晚,“201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人们的翘首期盼中如期而至。2015,仅这一年中,人们经历的悲歌和欢笑,经受的阵痛和新生,就足以抒写一部家、国壮美的史诗,每一个中国人在感动和被感动中搀扶着共同走过。说说上述“感动中国”的人物和事件中你都了解哪些?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人物?哪个事件?3.师:2015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圆梦年,也是灾难年;是创新年,也是转折年。看着这些过往的镜头,我们依然会心潮澎湃,鼻翼酸楚,泪花闪动……这就是——“感动”!4.小结:“感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羡慕。”从这个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感动”包括“内”和“外”两个方面的必要条件:一是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二是引起了你内心思想感情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选择的事情,应该主要是别人做的事情,而这件事必须引起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也就是令自己感动的事情。设计意图:习作教学首先要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熟悉的画面,鲜活的人物,最能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打开情感的闸门,同时扣住题眼,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二、联系生活,寻找“感动”1.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感动全中国的人物和事件,那么,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感动你的点点滴滴呢?比如:夜晚在灯下学习,妈妈的一杯热奶;心中烦闷时,朋友的一句宽慰;危急时,过路人的慷慨帮助……这些都是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小事。说说生活中令你“感动”的事情,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2.小组内交流各自感动的事,教师巡视,相机启发。最感动的事情感人的一幕感动的原因全班交流(小组内推荐也可自我推荐上台讲述),然后评议。设计意图: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可是,如今学生们的生活都很幸福,这使他们对于曾经拥有过的真情漠然置之或记忆、感触不深。本环节是启发学生不断回忆、细思生活中的小事,对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小事加以引导,体味细微之处的真情。三、读写结合,表达“感动”1.说说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地方,哪些句段让你感动?画出让你为之感动的地方,说说是什么令人感动?注意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说。(读一读《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和《梦想的力量》中令你感动的句段,试试能不能读出你心中的“感动”。)2.总结归纳“温馨小贴士”。温馨小贴士:.用词准确、丰富。.运用排比的句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3.范文引路。说说读完这篇作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