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蛋白的提取与分离膜蛋白的分离一、简介:1细胞质膜资料1895年,Overton 从研究细胞透性得出 "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1925年 Gorter&Grendel: 用脂单分子膜技术测定细胞膜中脂分子的总面积,提出: "细胞膜是由双层脂分子组成"。1935年 Danielli&Davson :从测定膜的表面张力得出细胞膜的"三明治结构模型 ",即蛋白质-脂 -蛋白质。1959年 Robertson: 用电镜观察生物膜提出 "单位膜模型 ",将膜的分子结构与超微机构统一起来厚度: 2(暗)+3.5( 亮)+2 (暗) =7.5 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概括如下:(1)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3)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4) 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5)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2膜蛋白虽动物细胞主要有 9种膜脂,而膜蛋白的种类繁多, 多数膜蛋白分子数目较少,但却赋予细胞膜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根据膜蛋白分离的难易及其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膜蛋白可分为两大类型:外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1) 外在膜蛋白为水溶性蛋白, 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膜结构并不被破坏。(2) 内在膜蛋白与膜结合非常紧密,一般讲只有用去垢剂(detergent)使膜解后才可分离出来。获 得 大 量 有 生 物 学 活 性 的 质 膜 蛋 白 对 我 们 显 得 非 常 的 重 要 。附注:使用分级抽提方法获得的“膜蛋白 ”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具备多跨膜区的整和膜蛋白,膜蛋白,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蛋白组学的一个瓶颈,不管采用2-D技术也好,ICAT乃至proein microarray 都还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二、蛋白抽提三、谈及蛋白分离,我们想到:超速离心,盐析法、超滤法、凝胶过滤法、等电点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吸附层析、逆流分溶、酶解法 ⋯⋯有时这些方法常常组合到一起对特定的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由于蛋白质种类繁多,不同的蛋白质由于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其溶解度也各不相同 .根据蛋白质的溶解特性, 同时可选择不同的溶剂提取,分为水溶液提取和有机溶剂提取.四、但是针对膜蛋白的提取与细胞质蛋白,核蛋白提取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嵌在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