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廖世煌— — 金匮的辨证方法与临床运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廖世煌教授— — 金匮的辨证方法与临床运用 金匮是运用整体观和脏腑经络学说对内科杂病部分外科和妇产科疾病辨证论治的典范。因此熟悉本书内容,掌握其辨证论治的方法,是运用本书理法提高临床诊治能力的十分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在学习金匮辨证方法之前,首先要熟悉中医基本的辨证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金匮的辨证方法。 辨证论治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一、何谓辨证论治 我认为证字,是指证据。它包含了患者当时的各种症状,体征和产生病变的病因、发病条件,甚至包括病情的发展和变化等等实际情况。诊治疾病就像审理案子一样,必须拿到各种证据,才能进行正确判断。因此,所谓辨证,就是收集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脉、舌、病因、变化过程等等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辨别,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是一个必须应用中医的理论来进行分析、辨别、归纳的过程。这过程称做理。所谓论治,是根据辨别诊断的结果,包括其病因、病机、病性、部位等制定出治疗方法这叫做法。然后根据这方法再进行选方用药,这过程称做方药。中医诊治疾病,必须具备理法方药。例如,张× × ,36 岁,某公司职员。于 2000 年 12 月 21 日发病,其主诉是咳嗽半个月。患者于半月前不慎着凉,出现咳嗽咽痒、咳痰色白起泡沫,恶风,每遇吹风咳嗽加重,伴有头晕头痛,咽喉不适,饮食欠佳,胃脘胀满,嗳气,体倦,舌淡红 2 苔白微腻,脉浮滑等证。根据病人的病史,当时是冬天,气候比较寒冷,不慎着凉,可推断出病因是感受风寒引起,这是证据之一,但是否有风寒之证呢?从问诊得知有恶风症状,咳嗽于吹风以后和晚间加重,且咽喉发痒这是风寒为患的证据。而患者又出现头重,纳呆,嗳气体倦,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微腻,显而易见,这些就不是表寒症了,而应属于里湿之证据。从以上证脉综合得知为外寒里湿证。治法当解表散寒,健脾除湿。方药止嗽散加苏叶、藿香、神曲、茯苓、川朴等。 应当指出,在临床辨证时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以及发病的原因,或者治疗变化等都必须细心询问和了解,证据一定要客观、真实,不能有半点虚假,否则就会影响辨证的准确性,自然也就影响疗效。 中医的辨证包含了辨病与辨证二方面。这与喻嘉言在《寓意草》一书所言先议病后用药是一致的。实际上就是辨病与辨证同时进行。因为在辨病后必须明确其病因或病机、病位、病性,才能定出治法与方药。为什么每一种病可能有多条方子?因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