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长组地层划分及标志层 在准确划分直罗组、延安组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现场随钻录井资料与邻井资料对比,依靠岩性组合初步确定延长组的顶部层位;然后在下一步钻探过程中,加强地质观察,争取找准延长组的各个标志层;并不断对初步确认的上部地层进行校对,同时预测油层位置,为准确卡取油层做准备。 1 .标志层 延长组地层对比划分中标志层主要有K 1、K 2、 K 3、K 9 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K 4、K 5、 K 6 、K 7、 K 8。是小层对比划分的重要依据,在有些地区,进入延长组,顶部地层一般为长4+5,局部地区仅存长3 部分地层, K 7、 K 8、K 9 标志层在本地区也不存在,所以本章对K 7、 K 8、K 9 标志层不再赘述。现将其它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及所处位置叙述如下: ① K 6 标志层:位于长4+5 顶部,是长3 与长4+5 地层的分界线,为控制长3 底界划分的主要标志。 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其下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似锯齿状,锯齿段厚 6~7 米。 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或凝灰质泥岩),其下也有薄层泥岩间断出现。 西XXX井录井剖面图自然电位(mv) -50 100 自然伽玛(API) 0 100 声波时差(微秒/米) 0 500 录井剖面地质分层深度(m)浅侧向 0 100 八侧向 0 100 深侧向(欧姆米) 0.1 10000 井径(CM) 20 40 长3K617401750176017701790 ② K 5 标志层:位于长4+5 地层中部,是准确控制长4+5 中部及长6 顶部之重要标志,其顶为长4+51、长4+52 的分界。虽然在现场录井中,没有必要对于长4+5 这样过细的划分,但该标志层对其它层段的划分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与 K 6 标志层很类似,其下泥岩段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组成锯齿状,特征显著,分布稳定。 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常会连续出现数层薄层泥岩,但只有最上面一层表现为大井径,其余井径不明显。 西XXX井录井剖面图自然电位(mv) -50 100 自然伽玛(API) 0 100 声波时差(微秒/米) 0 500 录井剖面地质分层深度(m)浅侧向 0 100 八侧向 0 100 深感应电阻率(欧姆米) 0.1 10000 井径(CM) 10 50 0K5185018601880 ③ K 4 标志层:位于长 6 地层顶部,其顶为长 4+5 与长 6 地层的分界线。上距 K 5 标志层约 45 米左右,下距 K 3 标志层约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