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中国历次五年计划,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 1949建立新中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我国制定了“五年计划”,从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 今天(2015)“十二五”(2011-2015)规划正在实施进行。在此期间,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产业结构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和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已由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很不发达,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落后的国民经济体系,变成了现代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商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新体系。 按三种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相对低位逐渐下降,地二三产业的地位逐渐增高。从 1993年到 2014年,第一产业比重由 46.27%下降到9.17%,第二产业由 23.36%到 42.64%,第三产业由 30.37%到 48.19%;工农业产值比重发生根本变化,工业产值由 30%上升到 82%,农业产值由 70%下降到 18%;轻重工业的关系,也由原来以轻工业为主,达到基本持平的地位, 我国已经形成了部门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农业方面,粮食作物的单一性农业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农业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方面,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等各项交通运输建设得到极大进展,不仅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且运输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我国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总的来讲,我国农作物单产量和总产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有所下降,经济作物面积增幅较大;畜牧业和渔业产值的增长远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且两者在农业总产值总的比重均有增长。可见我国在努力改变过去单纯抓粮食生产的做法,使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 第二产业:1949年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中国工业不仅建立起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且拥有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和规模。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钢铁、煤炭、水泥等产量不断增长,跨入世界前列。汽车、飞机、远洋船舶、冶金矿山、化工、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精密仪器仪表、以及许多高新技术电子、核能、宇航等工业相继填补空白。 第三产业:行业结构的多样性。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