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间距 城市规划要求,建筑应根据建设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卫生、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建筑间距。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①技术术语 建筑间距: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外皮最凸出处(不含居住建筑阳台)之间的水平距离。 遮挡建筑:指对相邻现状或规划建筑的日照条件产生影响,且与日照受到影响的建筑南北向水平距离小于规定距离的建筑。 被遮挡建筑:日照条件因其它建筑的建设而受到影响的建筑。 建筑间距系数:一般指在正南北或正东西方向上出现重叠的建筑之间,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在正南北或正东西方向上的水平距离与遮挡建筑高度的比值。(只有在同期规划建设的平行相对的板式建筑之间,指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在平行相对的垂线方向上的水平距离与遮挡建筑高度的比值。) 建筑的长高比:指建筑的长度与该建筑高度的比值。 塔式建筑:指各面长高比均小于 1 的建筑,塔式建筑各朝向的建筑外墙均为长边。 板式建筑:指非塔式建筑的其它建筑。当 板式建筑主要朝向建筑长度大于次 要朝向建筑长度两倍 以上时 ,其主要朝向的建筑外墙称 长边,次 要朝向的建筑外墙称 端 边。当 板式建筑主要朝向建筑长度大于次要朝向建筑长度两倍以下时,其各朝向的建筑外墙均为长边。 板式建筑群体布置:指建筑主要朝向平行相对布置,鉴于没有绝对平行相对的建筑,在相关建筑之间基本平行时(两建筑夹角小于5°时),可按照群体布置的间距系数计算建筑间距。 建筑长度:指塔式建筑正面长度(建筑平面剖切线在正南北方向的水平投影长度)和侧面长度(建筑平面剖切线在正东西方向的水平投影长度)中最长的一边。复杂形体的塔式建筑的长度,可以采取在建筑平面中逐点剖取正面长度和侧面长度的方法取得。用“L”表示。 ②建筑间距系数K 值的确定 居住建筑日照间距的系数:是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中日照标准进行确定的。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间距系数大于南方。以北京为例: 当遮挡建筑为板式建筑 板式居住建筑的长边平行相对布置时,建筑间距根据其朝向和与正南的夹角不同,长边之间的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下表规定的建筑间距系数。 群体布置时板式居住建筑的间距系数 建筑朝向与正南夹角 0º~ 20º 20º以上 ~ 60º 60º以上 新 建区 1.7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