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3.懂得友善不只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学习表达友善态度、感恩心情的合适方式。4.懂得爱是有原则的,学会分辨是非,诚实友善。[ 过程与方法 ] 1.同学问相处,要努力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关心别人,在具体行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实现人生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爱心是博大的,但爱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不是不问是非,更不是不要分清是非,只有分清是非后的爱心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 4.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相处需要友善,世界需要爱,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心动不如行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三、知识体系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意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第二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爱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一次得力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