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集团内成本管控的完善与协作1.1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发展趋势1.1.1研究的背景2012年是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全年1-10月钢材总体价格已跌至接近1994年水平;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18%”,累计亏损52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849亿相比,绝对值相差901亿元,持续经营亏损6个月,占到60%,仅4个月有不到1%的微利。可就在如此惨烈的市场情境下,钢铁工业固定投资额仍同比增3.9%,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行业长期“高成本、高库存、低售价”的状况使得产企业微利或亏损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面对这种买方市场主宰商品价格的环境,企业利润的高低只有成本决定。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成为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1.1.2发展趋势钢铁企业正面临着生产高度自动化、产品多元化、组织柔性化、服务理念客户化、信息系统网络化以及市场视野全球化的时代,其成本形成过程以及成本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己不适应现代钢铁生产制造模式。现代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和控制系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成本管理的原则方法体系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使成本管理的探索和创新迫在眉捷。因此,现代钢铁企业必须创建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产品、管理、体制创新为依托,以全面、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管理为内容,以严格的奖惩考核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为手段,以精神和物质奖励为动力,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借助关于成本收益的财务信息和关于生产率、质量和其它关键因素的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各项成本实行动态管理的集成成本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1.2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为了解决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与生产管理、经营决策计算机系统彼此独立的问题,美国某公司提出了钢铁制造业的3层ERP/MES/PCS结构,实现了管理的扁平化,使信息集成更加有效。日本及英国钢铁公司将此3层结构成功应用到钢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宝钢成本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宝钢借鉴了台湾中钢的经验,采用标准成本管理模式。根据宝钢的实践,其标准成本是依据各生产流程的规范操作,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试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以及产品制订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标准金额化,作为成本绩效衡量与产品标准成本计算的基础。邯钢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为模拟市场核算、确定目标成本、实行成本否决制。在实际运作中,采取模拟市场价格核算,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目标成本责任网络体系。1.3研究的内容意义方法1.3.1研究的内容本文从内容上计划分四个章节阐述。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成本控制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典型管控模式;第三章主要分析我国当前钢铁企业集团发展现状及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第四章主要是针对上一章的问题的成因,围绕当前和今后钢铁企业集团发展方向和模式,从研发、采购、生产、营销服务4个主要职能单元提出改进措施,更重要的是提出各职能单元在成本管控方面的协调完善措施;文章的最后对我国当前钢铁企业集团成本管控模式选择和流程职能完善提出建议。1.3.2研究意义面对中国制造业的企业转型升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现状,中国钢铁行业也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自身的转型、升级过程也是经验积累和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艰难的莫过于完善企业集团自身的适应新形势的生存基本技能的完善——成本管控能力的提升完善。成本企划是日本丰田公司结合企业自身特色所形成的典型的成本控制模式。而邯钢模式则是邯钢学习丰田成本企划,结合邯钢的经营状况所形成的具有邯钢特色的成本控制管理。国内还有一些其他的企业也成功的运用其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并取得了成功,但总的来说,我国制造业的成本控制还有不足之处,难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尤其是面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钢铁行业造成的生存压力,以及企业集团自身转型升级过程中凸现出的生存技能不足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