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考纲解读 ]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思维导图 ]考点一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大面积地表裸露(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3.荒漠化的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4.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防治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提示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 —— 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 —— 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 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 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 ——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重要影响因素—— 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 —— 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 )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2.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