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相》学历案学习主题: 《蜀相》(杜甫)学习课时: 1 课时课标要求: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全诗,能够读准字音、正确解释字词。2.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学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达情感的手法和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3.通过独立思考,能写出本诗及其它相关诗歌中“炼字”题的表达效果。评价任务:1.自主研读本诗后,完成《学历案》中“自学反馈”部分。2.能用恰当的语言独立回答“群学探究”中设置的四个问题。3.能独立写出学历案中所给出诗歌的“反衬”的表达效果。资源建议: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和《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初步理解本诗大意。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培养语感。2.从字词意思、意象特征、表现手法、写作背景等方面切入,深入理解本诗表达的情感。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环节一:自学反馈(建议用时: 8 分钟)一、知人论世。( 一) 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二)温故知新:1. 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2. 杜甫的诗被称为,他被后人冠以的美称。3. 评价杜诗的名句“”。4.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诗人。5. 代表诗歌、。6. 诗作风格多样,以为主。(三)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 无限仰慕, 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 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二、诵读诗歌。听名家的视频朗读之后,仔细阅读课下注释,自读本诗二到三遍,品味感情基调。自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三、自我检测 。根据注释,自读诗歌,解读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1.本诗写了哪些意象写了哪些内容(复习意象与意境的知识)意象:内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