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总图设计第三节总图设计一、总图设计应考虑的因素1、场地的建筑布局、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他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3、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高程、是草地还是山地。4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是软土还是硬土,若为岩石则对总图设计影响很大。5、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77、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2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8、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9、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地面部分的规划,如绿地、广场、公园等内容。6、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距离,距立交应大于80m,距其他应大于50m。广场式布局通常是地面环境为广场,周围是道路,即在广场下设地下停车场。1、广场式矩形平面广场下停车场的总平面大多为矩形、近似矩形、梯形等。二、总图设计2、道路式条形平面道路式条形平面布局的地下停车场指停车场设置在城市道路下,基本按道路走向布局,出入口设在次要道路一侧,此种平面基本为条形。图4-17为日本新泻的道路下停车场实例,可存车300台,2层,上层为商场。3、不规则地段下的不规则平面大多有特殊原因,主要是地段条件不规则或专业车库的某些原因。这种不规则的地下停车场施工复杂、增加造价、平面不规整。4、圆形平面圆形平面的优点是可以建在广场、公园及不规则地段下。通过环形道进出车,由于可建多层,所以存车量很大。5、附建式与地面建筑平面相吻合平面附建式停车场利用地下部分或全部空间,由于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限制。其平面主要特点是与地面建筑平面相吻合。6、利用建筑地下室扩展的混合型平面此种类型首先利用地面建筑地下室,在此基础上由规模或柱网要求而外扩展的地下车库,此平面类型既有附建部分,又有广场的单建部分,可称为混合型平面。7、岩层中的通道连接式平面●●如果为岩状结构,其平面形式受施工影响将起到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地段条件下,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形式常常由条形通道式拼接起来,可组成“T”型,树状或“井”型平面。●●图4-22为我国某省地下专用车库,可存100台中型客货车,有防护能力,战时为人员掩蔽所第四节地下停车场设计第四节地下停车场设计一、地下停车场的建筑组成与工艺流程一、地下停车场的建筑组成与工艺流程11、建筑组成、建筑组成地下停车场建筑组成有以下几个部分:地下停车场建筑组成有以下几个部分:●●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机械式口部的技术用房;机械式口部的技术用房;●●停车库:主要有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停车库:主要有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服务部分:收费、加油、维修、充电等;服务部分:收费、加油、维修、充电等;●●管理部分:门卫、调度、办公、厕所、防灾中心管理部分:门卫、调度、办公、厕所、防灾中心等;等;●●辅助部分:风机房、水泵房、器材、油库、消防水辅助部分:风机房、水泵房、器材、油库、消防水库、防护用设备间等。库、防护用设备间等。2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地下停车场的一般流程是:车由入口进入、地下停车场的一般流程是:车由入口进入、洗车、收费、存车、加油、出库、出口。洗车、收费、存车、加油、出库、出口。二、地下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二、地下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1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以停放一台车平均需要的建筑面积作为衡以停放一台车平均需要的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柱网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量柱网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适应一定的车型的停放方式、通道布局、适应一定的车型的停放方式、通道布局、并具有一定地灵活性并具有一定地灵活性●●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尽量作到充分利用面积尽量作到充分利用面积●●施工方便,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经济,合理●●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统一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统一22、面积估算、面积估算●●关于地下车库每台车所需面积指标,是根关于地下车库每台车所需面积指标,是根据国内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