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_第1页
1/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_第2页
2/2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1 20xx 年 11 月 23 日,我上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受到了八校同行们的好评。 优点: 1.教材处理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 2.教学手段丰富,有录音,有幻灯片展示还有实验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能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3.教学是从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入手,体现了风动水动,水随风流。归纳了洋流的记忆方法:自北向南,逆-顺—逆-顺或 8 自记忆法,被各校老师拿去用。效果很好。 4.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及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舞,让学生体现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5.在最后的案例分析中,学生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课标要求。 6.在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教学中可加以扩展。 二、不足: 本节课授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老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 改进措施 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授课量的安排要灵活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节课总的思路就是:洋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基本上是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老师主导、探究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画(作图),动口说(总结规律)动脑想(积极探究)。从课后的学生做练习的情况看,师生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共同完成了本节的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我引入了一个故事:1492 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花了 37 天的时间;1493 年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 20 天时间就顺利到达。第一次路程比第二次路程短,可花的时间却比第二次多,这是怎么回事?引入这个故事故事的目的是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能充分吸引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自己总结世界大洋的海水不仅是连续运动的整体,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方向的。 2、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时,我让学生先看教材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学生总结完关键词语后,老师展示出自己总结的`关键词语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 20 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在学到世界表层洋流的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