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环境音乐》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影响《环境音乐》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影响 【摘要】 《环境音乐》以非鉴赏性的音乐传播与接受的现象与原理为讨论对象,重点探究声音与环境的关系,并以非音乐专业的公选课和音乐专业的选修课形式出现。结合南昌航空大学《环境音乐》课程的教学经历,以期为普通高校交叉讨论的课程化、创新与创业教育的课堂化、声环境文明意识的普及化的深化讨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音乐教学课堂创新创业大学生 1、讨论背景 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这是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所要承担的任务。任务的完成既需要相关机构运作的保障,也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还需要相关课程的建设及其教学的支持。一方面,交叉讨论机构应运而生。如,北京大学的前沿交叉学科讨论院、清华大学的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技大学的交叉讨论及创新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的多学科交叉讨论的讨论院、浙江大学组成七大学部促进学科规划与交叉讨论。另一方面,学者们通过比较讨论及其词可视化热点分析等方法,不仅绘制出当前最前沿的知识群图谱,以期紧跟国际学术潮流,及时把握学科创新的正确方向;而且从诸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概括出从学术型转向创业型科学共同体、从学术人文主义转向学术资本主义、从区域创新边缘者转向主体者等创业型大学的本质特点。这些宏观措施,对于营造学术创新的气氛,十分重要。 然而,就高等教育而言,要使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得以普遍提升,最终还是要通过微观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环节得以实施。《环境音乐》课程学科交叉性强。它以非鉴赏性的音乐传播与接受的现象与原理为讨论对象,重点探究声音与环境的关系,并以非音乐专业的公选课和音乐专业的选修课形式出现。授课对象一般包括音乐学、教育学、环境学、力学、声学、生物学、农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宜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20-32 学时为宜。教学目的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声环境的人性化与产业化应用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环境音乐被广泛采纳,相关讨论也呈现出从地球向外太空、从音乐影响人转向人与物、从产业化向生态化扩散的态势。但由于田野工作严重不足,加之音乐院系老师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相对贫乏等原因,环境音乐的课程化建设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环境音乐也只是以文论与讲座的形式出现。这显然与...